首页 数据 > 正文

韶关乳源构建“1+3+N”新模式,助力镇村高质量发展

2023-08-30 15:46:54 来源:南方都市报
x

在韶关乳源一六镇东七村新型再生稻示范田里,一株株收割过的禾苗又重新长出了绿意,正在随风摇曳。秋日瑶乡依旧有勃勃生机。近年来,一六镇创新构建引才聚智“1+3+N”模式,培育、引进一批新“农人”,孵化出再生稻、灵芝、赤松茸等一批新“农货”,人才赋能效应日益显现。


(资料图片)

软硬兼顾,高标准建设1个综合性人才服务平台。依托双创基地、三宝灵芝基地,成立一六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设置接待区、信息发布区、宣传展示区等8大功能模块,装有一站式服务窗口、政府服务终端、投影屏幕等设施设备,可以满足人才培训、对接洽谈、信息发布、路演展示、餐饮食宿等活动需求,以完善的硬件设施打造标准化品质化人才之家。

同时,为当好“人才店小二”,育好“一六梧桐”,人才驿站还着力提升“六个一”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实施方案、运营管理办法、值班值守制度、专家人才进站全流程联系反馈制度等7项制度,形成活动登记、宣传报导、设备设施维护、资金使用管理等4本台账,以用心的软件服务打造近悦远来人才之家。

一六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一站式服务窗口。

靶向发力,高质量服务3个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一六镇是传统农业大镇,底子薄、基础差、发展慢。为突破镇村发展瓶颈,一六镇党委政府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深入调研镇情村情民情,提出“红色领航、绿色发展”理念,明确将“基层党建、现代农业、电子商务”纳入人才需求清单,广泛引才聚智,让优秀人才围绕三大领域尽情施展才干。在镇领导班子的倾情关心和人才驿站的真情服务下,专家人才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论文书写在瑶山乳水上,把成果转化到乡村振兴中。

一是优化整合红色资源,指导建设百年党史路,把原本乐夫革命遗址“30分钟”红色教育时间延伸到“120分钟”,竣工一年以来吸引参观单位300余家8000余人次,一六逐渐成为红色教育热门打卡地。二是传授乡村振兴思路本领,破解干部思想阻碍、能力有限难题,邀请镇村干部、人大代表、致富带头人等50余人到驻镇帮扶单位省委党校、广东水电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乡村振兴专题培训,通过专家人才专题讲课和先进地区现场教学,帮助受训学员开阔视野、领会经验、提高认识、增强信心。三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培育壮大高附加值现代农业,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活动10多次,涵盖水稻育种、生猪养殖、瓜果病虫害防治、食用菌推广等多个领域,参与1000余人次,辐射带动推广新美系生猪300万头、新型再生稻1000亩、赤松茸1000亩、拿比特西瓜300亩、香芋南瓜300亩。四是积极推进电商助农促振兴,依托山城水都公园搭建乳源首个农文旅直播间,组织青年干部、本土网红参加电商培训和直播带货,建站以来,本地主播已实现电商营业额350万元。

食用菌种植专家人才为村民讲解赤松茸种植方法。

多元整合,高效能汇聚N种人才力量。长期以来,一六镇高素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困扰着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六镇充分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科技特派员、乡贤等资源优势,逐渐健全本土培育、专项招聘、项目招引、对口帮扶、柔性引才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人才补充渠道,发掘本土“田秀才”6人,培育本土“乡创客”3人,引进帮扶单位省委党校、广东水电学院和华南植物园“研究员”8人,项目招引广东农技推广中心水稻育种首席专家林青山等5人,囊括当地急需的农业专家、电商主播、设计作者、专业教授等等,造就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乡村人才队伍。

这些人才中,有的是畜牧站专职农机推广人员,指导农业生产;有的已成为致富带头人,将科技成果和知识才智转化为惠民产业;有的还在原单位工作,采用线上指导、“周六专家”、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培训教学……一六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服务专家人才开展活动,实现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一六镇为柔性引才专家举行进站仪式。

一六镇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一六镇将继续依托人才驿站,以更大的力度、更硬的措施、更好的服务、更优的环境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不断健全完善引才聚智“1+3+N”模式,全方位打好引、育、管、用、留“组合拳”,激发千里良驹创新活力,积聚高质量发展势能,为实现乳源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前列贡献一六力量。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鹿筱悦

通讯员:石富东、林建华

上一篇 :2023年开源和信息消费大赛聚焦两大赛道 下一篇 :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