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据 > 正文

评石卫东校长的《恬静教育:“小背篓”课程的实践》

2023-08-24 16:15:07 来源:淄博市周村区东门路小学
x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恬静教育一一“小背篓”课程的实践》静静地躺在我的案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俨然如饥似渴、迫不及待、手不释卷、孜孜不倦……这些词语是专门为我量身定制的,形容我此时此刻的心境可谓恰如其分。未等展卷释解,就被清新淡雅的封面、《恬静教育》的书名所吸引,苦苦思索着何为“恬静教育”?在我的意识中,这是个全新的概念。通过资深出版人陶继新先生和教育家柳袁照的《序言》导读,方才对“恬静教育”有了个确切的定位,并从“‘小背篓’课程的实践”副题上咀嚼出了别有的风味。趁着新冠变异毒株的当口,蜗居陋室不便出门,本家兄弟“以传统文化为汁,滋养恬静教育”的崭新理念,给了我非同一般的精神食粮之补充。

他让我在《让理念飞:向新颖处》中,知道了一个大写的“静”字弥漫校园。无论《用富有诗意的“文化心”,请校园静下来》《静,一所学校的心灵走向》《恬静论语和歌声》,还是《恬静教育:培植人的活力》《细节:让恬静教育更精美》《读思悟写:教师成长的“恬静小路”》,抑或是《“恬耕”路上的恬静文化思考》《恬静教育“小背篓”课程的哲学思维》《耕,恬静教育的乡愁》,都在用他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诠释着深刻的齐文化“改革、创新”之内涵。毫无疑问,石卫东的“恬静教育”的理念,就是在博大精深的文化熏染下催生而出的。当感知着他全方位设定的“恬静教育”框架下的校风、校训、校魂时,一篇篇入情入理的说教文章,无不彰显出其独特的教育理念。

尤其是“小背篓”课程的开发与设想的提出,完全颠覆了一般人的传统观念,使得“小背篓”张力十足,小中见大,并独出心裁地以“美”为课程,形成一套完美的教书育人之规范。他所设定的教育理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非故作高深、空中楼阁,与教师、与学生,都是容易操作的。

“小背篓”的实验基地,是以石卫东任职的淄博市周村东门路小学展开的。从孕育到产生花费了他五个春秋轮回,绞尽脑汁、煞费苦心那是必然的。我字里行间看到,他给这一根植民族接地气的歌曲名字,赋予了新的内涵与生命。他向读者朋友解释说:所谓的“小”字,就是指“小学生、小事情、小细节、小改革”,目标是“以小致大,保障防微杜渐”;“背”字呢?就是“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篓”字呢?即是“面面墙壁会说话、棵棵小草能育人、点点目光能润心、一思一想皆成文”,对于他的职业来说,就是“就地取材、能收尽收、好中选优、表情达意”。这样的目的只有一个,叫“小背篓”课程精彩、趣味,达到让孩子们喜欢接受的教育目的。他在接下来的《跟课程跑:向心妙处》小辑中,以《“恬静三规”教育的静心运行》《兰香:“小背篓”课程的君子气息》《劳动:韭菜和小麦的语言》《“莲廉园”:课程跨界的“尝鲜”》等篇目,详尽阐述了自己的实施细则,不仅令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还使教师课程的心房得到了应有的减负。爱屋及乌的缘故,无论读何种作品,我不喜欢那种板着面孔的呆滞文章,总觉得不灵动不跳跃的文字是没有味道的。严格地讲,卫东老弟的这部大作算不上什么文学作品,可是,他却巧妙地将诗情、画意穿插于其中,把苦涩干痹的文字活泛起来。读着“一个孩子捡起一枚落叶,另一个孩子把簸箕递过来,第三个孩子把小垃圾桶递过来。枯黄的落叶,放进了垃圾桶,其中的一个孩子说:啊!秋天进了垃圾桶了。我感到,吸纳进他的脑海,是个好习惯。是一种人文关怀。我想写首诗。我想告诉你:他们捡起的是整个秋天……”这蕴藉诗意、又充满童趣、还极具在场感的画面,在《情怀,让恬静教育隽永》《怀揣期待:小鸟会飞跃沧海》《用富有诗意的“文化心”,请校园静下来》等篇章中比比皆是。此种灵动的文字,无形中为其“恬静教育”平添了些许魅力。

一部好的作品,假若没有令人启迪的哲思,广为接受的内核,那就像人丢掉了灵魂一般。我发现,石卫东在这部著作里不但注重了文学性、可读性,更重要的是还处处彰显着耐人寻味的哲思。譬如:“我从梦中醒来,从美丽的早晨开始,在充满魅力、活力和动力的校园的窗明几净里,探索答案。”“许多时候,我们太需要停下来了。停下来,让心休息一下,让灵魂打个盹,给心灵充个电,祛去疲惫,才能精神百倍地出发。”“我顿悟了:春天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永远是让人感到甜蜜的。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孩子是成就老师的,而老师是成就学校的。”石卫东类似的诸多思索、思考、思想的话语,几乎散见于字里行间,正是他有着这样的教育情怀,方才能构筑起标新立异的“恬静”体系。

毫无疑问,“恬静教育”是石卫东心目中民族梦的重要环节,是他用“心”打造的民族复兴之良好起点。正如高楼大厦一般,没有夯实的牢固基础,怎么能有日后的巍峨壮观、牢不可破呢?掩卷之余,我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假如每个教育者都能够像我这位本家兄弟一样,来个“幽默教育”“启发教育”“灵性教育”等多样化教育方式,像两千多年的稷下学宫那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何愁杏坛不大放异彩呢?

我满怀信心地期待:《恬静教育:“小背篓”课程的实践》,不仅仅在周村东门路小学一花独放,必将会作为一种教育导向,结果是万紫千红春满园。我想,这大概也是石卫东校长最大的心愿吧?

作者:石韶宏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上一篇 :荷兰驻华使馆官员来潍坊访问交流 下一篇 :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