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销 > 正文

攻坚克难 双线并行强省会

2023-08-21 07:33:43 来源:兰州日报
x

西关十字绿韵广场

运行中的轨道列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工人师傅在检修

建设施工检修

轨道列车

2014年3月28日,随着穿越主城四区的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兰州市乃至甘肃省城建史上规模最大、周期最长、投资最多、涉及面最广的重大民生工程正式拉开序幕。期间,工程先后顺利完成国内首次4穿黄河盾构施工,成功攻克红砂岩地质稳定性差等世界级技术难题。

经过5年的艰难建设,2019年6月23日,2600多万陇原儿女殷殷期盼的“地铁梦”终得实现。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建成运营后,凭借其运量大、时间准、速度快、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等优势,有效缩短市民候车和行程时间,切实改善了兰州市民的出行条件。

时隔4年后的2023年6月29日,经过万名建设者的日夜奋战,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通车试运营,与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初步形成轨道交通“十”字网络,开启了兰州轨道交通从单线运营到双线并行的新时代。

攻坚克难解决世界级难题

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初期盾构穿越黄河是地铁给兰州轨道人出的第一道考题,也是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高水头、高压力是考题的全部已知项。如何作答,是对兰州轨道人的考验。施工现场数十名专业工程师不断比对着水文、地质等勘测资料,为了获得更翔实、更贴切的数据,他们用等比例搭建模型的方式一次次试验、一笔笔记录,期间收集的试验数据足够支撑一个中等规模的隧道施工。经过反复试验和论证,当年11月1日,“金城5号”盾构机缓缓从黄河北岸始发,向着南岸的预定接收位置掘进。10米……100米……500米……经历三个月的紧张施工后,“金城5号”顺利抵达黄河河道南岸预定位置。首次“穿黄”成功的短暂喜悦过后,水流速度、黄河古河道的大粒径卵石、工作面的持续渗水以及几乎磨平的盾构刀头等难度远超前期勘测数据的问题又接踵而至。“还能不能向南岸推进?”这是所有人的疑问,想要继续推进,首先要更换刀头。根据经验,在普通大气压下的更换作业都可以迫使一个大型隧道工程变更设计方案,更不用说在“盾构穿黄”的高气压状态。国外的涵隧专家更是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然而,兰州轨道人没有放弃,将“人一之我十之”的甘肃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边摸索边实践,硬是锻炼出了一支专业的抗高压作业队伍,总结出了一整套适用同类施工的专项方案。80多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在地下47米深的穿黄隧道中赞叹:“你们正在创造历史”。没错,兰州轨道人正是凭借工匠精神,进一步完善盾构机漏浆失压、击穿河床、河水倒灌、刀盘卡死等巨大风险的处置措施,并改造盾构机以适应黄河上游地层盾构施工。一切准备就绪后,位于黄河北岸的“金城5号”再次启动,这一次,兰州轨道人脸上更多的是从容、坦然和自信,经过700多天的紧张施工,被定义为“世界级难题”的盾构4次穿越黄河施工全部完成。

地铁给兰州轨道人出的第二道考题是在稳定性极差的红砂岩地质层下的深基坑开挖施工。西北地区少有的红砂岩地质层在轨道交通施工中却频繁出现,红砂岩不遇水时坚如岩石,遇水后迅速软化成泥,具有流塑性,严重时甚至引发地表沉降、涌砂涌水,开挖难度非常大,对土建施工非常不利。红砂岩基坑降水属于世界级地质难题,国内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相关文献也很少,因此,在工程建设之初对施工难度的预料不足,导致兰州轨道人面对红砂岩地质时被“反复折腾得不轻”。为了彻底解决红砂岩地质层施工难题,市轨道公司紧急成立专项小组,组织技术团队反复摸索、邀请各方专家现场指导。终于,兰州轨道人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应对红砂岩地质难题的施工经验,简单来说就是“拦、截、堵、排、降”,看似简单的5个字,却凝聚了兰州轨道人的无数汗水与智慧、顽强与坚韧。回首来时路,兰州轨道人用自己的不懈和钻研走出了一条烙有他们独有印记的经验之路。

无缝换乘为市民提供出行便利

“雁白大桥站是2号线最大的车站,占地2.2万平方米,因为地处雁滩片区的交通枢纽地段,在建设过程中交通导改就进行了13次之多。”作为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者之一的王利军在2号线开通当天格外激动,回首往事,仍历历在目。他回忆说,由于2号线一期工程全线位于城市核心区,周边环境复杂,建设条件困难。自开工建设以来,建设者们先后克服了征地征收、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绿化迁移、红砂岩地质等直接影响项目正常推进的诸多难题,整个建设过程中,征地征收97200平米,管线改迁10余种共19254米,绿化迁移910株、迁移面积共20000余平方米。同时,为了确保安全出行,2号线从2022年8月15日就开始了全线综合联调,今年3月10日前完成了24个联调项目的调试工作。同期,还完成了空载试运行工作,执行了列车运行图9套,空载试运行期间开行了10948列次,运行图兑现率100%,列车正点率99.98%,关键指标符合国标要求。

随着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的开通试运营,兰州轨道交通不仅初步形成了“十”字网络,也实现了以普通客运列车为主的兰州火车站和以动车为主的兰州西站两座车站之间的地铁无缝衔接。今后,在兰州火车站下车转乘飞机的旅客,无须再“东奔西跑”,只要换乘地铁和动车即可抵达中川国际机场。“两条线路初步形成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十字骨干网络,将大大缓解该区域南北向交通压力,有效提升轨道交通整体运力和服务水平,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通道。”市轨道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号线的开通是该公司克服重重困难和压力,努力打造兰州轨道交通线网新格局的一块重要拼图。同时,为方便市民乘车,在2号线开通当天,兰州公交集团还围绕轨道交通2号线,同步开通了152路、153路、159路、160路共4条试运行公交线路,并局部优化调整了112路公交线路,全面提升了公交与轨道2号线接驳融合换乘能力,丰富了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雁滩地区及碧桂园地区公共交通多样化、便捷化出行方式。

努力提升服务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

“出行无忧、贴心一路”这是兰州轨道人用心喊出的服务口号。为高质量做好运营服务及维修保障工作,近年来,兰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围绕“运输高效、服务提升”目标,坚持“安全地铁、绿色地铁、人文地铁、智能地铁”的服务理念,通过专业化的运营服务团队,为兰州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全年无休、全天候的支撑保障。

城市轨道交通不仅能够给城区带来更大通勤能力,还能更快地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在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兰州轨道交通以强省会行动为目标,在全市城区更新的“大时代”下,正在努力成为城区更新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引擎。近年来,市轨道公司在互联网时代下,通过抓住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学习国内一线发达城市“轨道+互联网+物业”的发展理念,分析国内各城市产业发展态势及我市发展现状,充分发挥好轨道交通区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探索出了一条“输血与造血并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同时,市轨道公司通过运用“轨道+物业”的发展战略,围绕兰州轨道交通规划实施资源开发项目220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兰州科技创新园、东方红广场站综合整治工程、绿韵广场、奥体中心、迎门滩、西客站及小西湖等轨道交通沿线商业项目,在“地铁实力”和“地铁速度”的共同加持下,兰州轨道交通沿线26万平方米商业业态已见雏形,30万平方米轨道·城市曙光“零换乘”住宅项目已开盘销售,商业综合体和住宅的有机结合,不仅完善了区域内的配套和城市化布局,也引领着兰州宜居宜业城市环境的进阶。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下的轨道商业蓝图已绘,叠加轨道红利持续释放,充分实现了资源开发收益“反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成本的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王旭伟

上一篇 :思享无限美股涨8.62% 下一篇 :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